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(DAAD) germanistenverzeichnis.de Deutscher Germanistenverband (DGV)

Chunrong Zheng, Prof. Dr.

Geb. 1968, Institutsleiter seit 2009, Shanghai / Shanghai, China

German Studies (Fachgebiet) - Landeskunde - Übersetzen / Dolmetschen -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(Lehrgebiet)

Anschrift: Tongji University (同济大学) - 200092 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外语学院教务科

Andere dienstliche Anschrift: 200092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

E-Mail-Adresse:

Forschungsgebiete:

Besondere Forschungsgebiete: Das deutsche politische System; Sozial- und Arbeitsmarktpolitik Deutschlands;Interessenverbände in Deutschland;Deutschlands Außen- und Sicherheitspolitik; Europäische Integration

Monographien: 《德国企业50强(中德对照)》(编著), 同济大学出版社,2002年1月;《中小企业--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支柱》(编著),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,2003年8月; 《德国发展报告(2012)、(2013)、(2014)》(主编),社科文献出版社。

Aufsätze und Beiträge: 《大选后的德国何去何从?》,载郑春荣、伍慧萍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4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4年5月,第1-7页;《德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》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4年第2期,第1-14页;《中欧光伏争端中的欧盟与德国———基于三层博弈理论的分析》(与夏晓文合作)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4年第1期,第18-29页;《精英倡议计划对德国高等教育差异化的影响分析》(与欧阳凤合作),载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14年第2期,第68-77页;Hubert Heinelt/Chunrong Zheng, "Modernes Regieren in China. Wie erfolgt Interessenvermittlung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?", in Hubert Heinelt (Hrsg.), Modernes Regieren in China, Baden-Baden: NOMOS, 2014, S. 13-40.《中德关系有望延续迄今良好发展态势》,载《文汇报》2013年12月29日;《德国如何抓住改革的“时机之窗”——“2010议程”的理念、影响与反思》,载《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》,2013年11月下期,第6-12页;《介于利益与价值之间——德国应对欧债危机举措的动因探析》(与刘昊权合作),载《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》2013年第6期,第42-51页;《德国大学精英倡议计划之未来构想分析——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》(与欧阳凤合作),载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13年第11期,第97-106页;《从德国视角看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发展前景》(会议论文),第三届两岸欧洲联盟研究论坛2013,中国台湾,2013年10月14-18日;《德国欧洲政策的新变化及其影响》,载周弘主编、宋晓敏、沈雁南副主编:认识变化中的欧洲(中国社科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集刊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,第180至200页;《德国的再城市化》(与夏晓文合作),载《城市问题》2013年第9期,第82至88页;《利比亚危机以来德国安全政策的新动向》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3年第2期,第4-14页;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《国际政治》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,第106至112页;《德国发展中的矛盾性》,载郑春荣、李乐曾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3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5月,第1-7页《德国黑黄联合政府的社会政策改革述评》,郑春荣、李乐曾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3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5月, 第148-162页;《欧债危机使德国进退维谷》,载《经济参考报》2013年3月21日;《德国经济治理中的稳定文化》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3年第1期,第127-140页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7期第156页,论点摘要:郑春荣:货币稳定:德国经济治理的核心理念;收录周弘、彼得?荣根、朱民主编: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(修订增补版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4年,附录二;《从欧债危机看德国欧洲政策的新变化》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2年第5期,第1-16页;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国际政治》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,第127至135页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3期转摘:由“三驾马车”转向“德法轴心”:欧债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;收录:徐明棋主编:欧债危机与欧洲的走向,北京:时事出版社,2013年12月,第178至201页;《德国联合国“争常”与欧洲一体化》,载《国际论坛》2012年第6期,第1-6页; 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4期论点摘要:德国“争常”的未来走向;《中欧关系的人文基础----以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为例》,载王义桅主编、杨烨、郑春荣、宋黎磊副主编: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,世界知识出版社,2012年4月;《中国《劳动合同法》颁布后的劳动关系》(德语),载Bjoern Egner/Michael Haus/Georgios Terizakis (Hrsg.), Regieren. Festschrift fuer Hubert Heinelt, Wiesbaden: Springer VS, 2012, S. 549-564.《德国“争常”的过程、障碍与前景》,载顾俊礼主编、杨解朴副主编:中德建交40周年:回顾与展望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,第193-207页;《德国政治发展述评》, 载李乐曾、郑春荣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2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5月,第40-52页;《德国社会发展述评》, 载李乐曾、郑春荣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2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5月,第160-171页;《土耳其入盟:基民盟/基社盟与自民党的不同立场》,载刘立群主编: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1年,第88-97页;《德国住房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分析》(第二作者),载《中外企业家》2011年第201期;《“德国模式”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及其所面临的挑战》,载《国际论坛》2011年第6期;《论公民社会组织在欧盟问责中的角色》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1年第3期;《从里斯本战略到欧洲2020战略:基于治理演进视角的分析》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1年第3期; 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1年第12期转摘:从里斯本战略到“欧洲2020”战略的演进;《德国志愿服务:特点、趋势与促进措施》,载《中国青年研究》2010年第10期;《论欧盟社会政策的困境与出路》,载《社会主义研究》2010年第3期;《德国新政府在土耳其入盟问题上的立场》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0年第2期;《规范分析视角下的社会自治——以德国技术标准化为例》,载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》2009年第4期;《从“第三条道路”理论看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转向——基于对哈茨改革的分析》(与刘露露合作,第2作者)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9年第4期;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》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;《参与民主在欧盟的兴起与理论反思》,载《教学与研究》2009年第6期;《德国利益集团行为的公共利益导向》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9年第2期;《欧盟委员会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变迁与反思》,载《欧洲研究》2009年第1期;《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》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8年第4期;《欧盟多层级治理体系中的德国利益集团》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8年第2期;《欧洲社会对话的新制度主义解析》,载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2008年第3期;《里斯本条约解析》,载《国际论坛》2008年第3期;全文收录:刘立群、连玉如主编:《德国-欧盟-世界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第188-202页;规范分析视角下的社会自治—以德国技术标准化为例,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》2009年第4期; 从“第三条道路”理论看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转向(第2作者),《德国研究》2009年第4期; 参与民主在欧盟的兴起与理论反思,《教学与研究》2009年第6期; 德国利益集团行为的公共利益导向,《德国研究》2009年第2期; 欧盟委员会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变迁与反思,《欧洲研究》2009年第1期; 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,《德国研究》2008年第4期; 欧盟多层级治理体系中的德国利益集团,《德国研究》2008年第2期; 欧洲社会对话的新制度主义解析,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2008年第3期; 里斯本条约解析,《国际论坛》2008年第3期,全文收录:刘立群、连玉如主编:《德国-欧盟-世界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第188-202页; 规范分析视角下的欧盟新型治理模式:“社会对话”,《欧洲研究》2008年第2期; 论〈欧盟宪法条约〉与欧盟社会政策困境 《欧洲一体化的走向和中欧关系》,时事出版社,2008年2月; 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与欧盟制宪危机:敢问路在何方?《德国研究》2007年第1期; 新制度主义与欧盟研究,《德国研究》2006年第4期; 论德国对经济界协会与商会的监督,《洪范评论》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2006年3月;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卫生政策,《德国研究》2004年第3期; 对欧盟制宪能力的反思,《德国研究》2003年第3期,被[人大复印报刊资料]《宪法、行政法学》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; 红绿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成效:回顾与展望,《新世纪的德国与中国—纪念中德建交三十周年》,时事出版社,2003年6月; 欧洲社会联盟实现模式之探讨,《欧洲研究》2003年第2期,全文收录:吴志成、薛晓源主编:《欧洲研究前沿报告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7年,第123-134页; 欧洲社会一体化进程述评,《德国研究》2003年第2期;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分析,《德国研究》2002年第4期,被[人大复印报刊资料]《社会保障制度》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; 德国商会的自治地位及其启示,《上海改革》2002年第4期; 从社会因素看欧盟东扩,《新世纪的德国-政治、经济与外交》,同济大学出版社,2002年4月; 德国“手工业”漫谈,《德国研究》2002年第1期,被[人大复印报刊资料]《工业经济》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; 德国商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,《职教通讯》2001年第6期(第2作者); 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与继续教育模式分析,《职业技术教育》2001年第7期; 德国商会与协会制度的若干经验,《德国研究》2001年第1期,被[人大复印报刊资料]《商贸经济》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; 德国商会与协会辨析,《德国研究》2000年第4期; 德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障体制分析,《德国研究》2000年第1期; 红绿政府的反失业政策,《德国研究》1999年第3期,被[人大复印报刊资料]《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》1999年第12期全文转载; 多视角看欧盟东扩,《德国研究》1999年第2期; 从德国职业进修公司谈德国的继续教育,《教育与职业》1999年第5期; 欧盟就业状况与经货联盟(第1作者),《国际观察》1998年第3期; 德国养老保险体制现状、改革方案及其筹资模式,《德国研究》1998年第2期,被[人大复印报刊资料]《社会保障制度》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; 德国各大政党对欧洲的态度,《德国研究》1998年第1期; 德国社会保障体制何去何从?《德国研究》1997年第4期; 雨过天晴之后----德国总统罗曼•赫尔佐克访华述评,《德国研究》1997年第1期; 严谨治学讲学实效----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主办的德语业余培训班,《德国研究》1996年第3期; 大选后德国政党格局浅析,《国际观察》1995年第2期; 一位德国著名制片人眼中的中国电影业----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曼•杜尼约克先生访谈录,《德国研究》1995年第4期; 自民党为生存而斗争,《德国研究》1995年第1期; 德语教学的辅助形式---同济大学外语教学电台德语广播,《德国研究》1994年第4期

Dissertation (Titel): Die Rolle der Europäischen Kommission und Sozialpartner im sozialpolitischen Integrationsprozess - eine neo-institutionalistische Analyse des sozialen Dialogs

Dissertation - Jahr der Publikation: 2006

Verbindung mit wiss. Gesellschaften :

Weitere Angaben zu Forschungs-, Verwaltungs- und Lehrtätigkeiten:

Letzte Aktualisierung: Thu Sep 11 15:26:33 2014